城市閑置的邊角地塊,因被人忽略而陷入“沉睡”,不僅不能發揮效能,更容易成為創建文明城市的“死角”。近年來,蒲圻街道主動喚醒“沉睡”資源,合理利用邊角地塊,打造公共服務設施,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求。
一大早鯽魚橋社區居民曾先生從外面辦完事情,將車停到停車場內。曾先生告訴記者,以前開車回來找停車都要靠運氣。
鯽魚橋社區居民曾先生:車真沒地方停,修起來了就方便了,正好在家對面,這一片都方便多了。
鯽魚橋社區在2020年建設的停車場已經不能滿足周邊居民的需求,今年將社區門口一塊閑置地塊開發出來,解決居民停車難題。
鯽魚橋社區副書記王春濤:這里臨近學校,每天早晚接送學生的家長很多,車位不夠,很多車沿路停放,造成了擁堵現象,怕學生有安全隱患,為了學生和家長的安全,增加一些學生接送點和停車位。
該停車場投資20萬元左右,500平方米,20多個停車位。
與鯽魚橋社區遇到同樣問題的還有金雞山社區,一到學生上下學時間,實驗中學邊上時常出現擁堵狀況。
金雞山社區副書記石錦:由于周邊有兩所學校,一所實驗中學、一所新世紀幼兒園,對于家長接送小孩子也是非常困難的,因此建設了這樣一個停車場,緩解周邊居民,還有家長接送小孩停車難的問題。
今年8月份,鐵山社區與下沉單位市建工集團經過深入研究,決定將社區旁一塊閑置多年的邊角進行改造,打造城區公共區域配套停車場建設項目(鐵山停車場)。
鐵山社區書記任敏:把這里改造成小停車場和小游園,不僅方便居民停車,還讓居民有一個好的活動場所,最主要的是改變臟亂差的環境,老百姓對此非常支持。
據悉,該項目總面積2000平方米,建設生態停車位25個,預估9月底可竣工投入使用。
自赤壁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,蒲圻街道堅持問題導向,根據居民需求,詳細梳理轄區范圍內部分面積小、分布零散、不成規模、難以形成獨立開發建設的邊角地塊,在“邊角地”做出“大文章”,不斷補齊區域性城市生活服務功能。
蒲圻街道黨工委委員郭林勝:蒲圻街道目前已建成衛星停車場1個、口袋停車場2個,在建口袋公園2個。后期,蒲圻街道計劃利用轄區內6處空閑場地建設衛星停車場、口袋公園,預計新增停車位2000個,解決居民停車難題和休憩游玩需求,為廣大市民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。
(來源:云上赤壁)
更多赤壁房產資訊盡請關注赤壁房網。
想買房?掃下方二維碼,幫助您了解赤壁樓市,買到心儀的好房子!